每次走出人民大会堂,来自云南的杨艳代表总会下意识地抬头看天。
近日,记者沿着800里荆江一路行走调查,采访了三个典型的大型污染企业,力图展现荆江一线污染的现状及其带来的健康威胁。早年有媒体甚至质疑,楚源集团的排污与白鳍豚的灭绝不无关系。
长江出三峡,在宜昌进入中游之后,奔涌而出南津关,突然变得开阔起来。上个世纪70年代,三宁化工厂的前身枝江化肥厂在这里建厂投产,从那时起,肆意排放的工业废气和废水就严重侵蚀着姚家港周边百姓的健康。记者走访发现,楚源集团旗下工厂的污水经过管道排向北面的长江中。鱼米之乡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1年,为了发展经济,宜都市引入了深圳的上市公司东阳光集团投资建厂
重要的是,这一条约并未要求签署国承诺接受别处的气候难民。专家们对于移民规模的预期相差很大,少的有几千万,多的则象牛津学者诺尔曼迈尔斯所说的到2050年将达到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1/36)。卢耀如也认为:《方案》计划建设的监测网,如果光靠环保部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监测网,既浪费又达不到长期积累数据的目的,这就需要利用现有的监测点和数据资料。
这也是为了配合国土部更好地进行调查。很快,总理的批示下来了,提到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保部来共同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问题。不过,调查项目的继续进行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作为一名水文地质专家,卢耀如经常参与科研项目评审,而获得如此高分的项目他也很少遇到。
调查的具体工作由地科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承担。立项之初,卢耀如作为顾问,多次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从目前来看,这份方案只是提出了非常初步的期望,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业内人士认为,吸引民间资金的进入,改变当前政府一肩挑的现状无疑是我国环保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卢耀如说:这个项目之所以得高分,是因为其在研究问题重要性的指标上得分非常高。对此,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献方称:业内有句话,叫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7亿元用于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尤其对饮用水水源、化工厂、工业园等污染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布局。卢耀如回忆,当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刚刚提出要重点调查有机污染时,澳大利亚一家专门做有机分析的公司马上就看到了商机。此外,《方案》还要求,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投融资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大相关科技研发力度,强化企业和地方防治责任。随后,华北平原发展了钢铁、化工企业,加之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研究者和管理者才开始看重水质污染。
有的甚至还有可能向国家高层领导递交介绍研究重要性和成果的内参。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插曲。
改变政府一肩挑地下水修复费用昂贵,市场规模被业内专家看好。2010年,该项目还实施过一次规模较大的野外验收。
2012年10月,环保部通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2020年)》。项目负责人、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希望这个项目发展起来的技术标准能推广到全国。彭勇所在的公司业务范围是环保咨询。项目还建设了有机污染物的实时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研发了中国特色的地下水样品采集设备,并最终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当时,专家组历时10天,沿唐山、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的野外抽查路线,检查了各取样点的采样记录,确定质量符合要求。该方案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治污第一处方。
各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谈到《方案》的评价,接受采访的专家纷纷表示没有阅读全文。方案估计,国家为此将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去年3至4月间,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后,环保部开始着手进一步的政策制定。
2006年前后,那家公司派人在上海开了个培训班,把专家请到中国来,仪器也搬来了,我们后来用的仪器和技术就是从那里引进过来的。2009年,该项目已经完成了1比25万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15万平方千米。
未来,在更长一段时间内,考虑到地下水修复费用更为昂贵,市场规模便更受到业内专家的看好。避免多头管理地下水管理涉及机构多,但权力机构责任不明。按照惯例,一些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当中,科研者便会将阶段成果以咨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决策部门,以推动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变成具体措施,进而在现实中得到解决。根据地调局对水环工作的记载,2006年3月,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地质调查局便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培训班。
高分项目这样炼成首次查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为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记者注意到,就在环保部《方案》获批前两个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公布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评审结果。他还指出: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正如地下水问题必须与地表水结合起来看,因此,由环保部门统领,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
在他看来,光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支撑费用如此昂贵的地下水调查乃至修复。宋献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涉及机构多,但权力机构责任不明。
一直以来,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管理饱受诟病。《方案》提出两个目标,即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摸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情况,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
另外,现有技术下,有机污染物仍然靠人工取样、化学分析的方式进行检测,实时在线监测尚未实现。4月,水环所成立了项目综合组,常务办公人员6人,设组长和副组长。3月8日,环保部公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专家们试图就现有的只言片语对这份第一处方初步轮廓进行解读。
这个高分项目便这样按部就班地开展了。首先,《方案》由环保部牵头,并由国土部、水利部、住建部共同编制,意味着未来的污染防治责任也由这几个部门共同承担。
记者随后向环保部提出采访《方案》编制者申请,截至发稿日,尚未得到回复。在宋献方看来,目前,我国地下水的管理涉及城建、地质、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插曲。《方案》提出两个目标,即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摸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情况,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